加拿大研究生

 

 

一、疫情之下申研之路何去何从?

 

有不少留学生们非常地纠结,不知道后疫情时代是该读研还是该找工作?疫情之下很多公司都暂停了,或者暂缓了他们的招人需求,而且很多行业跟工种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已经被逐渐地替代或淘汰掉了,这势必是就业市场的一次大洗牌,所以我们不妨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读研以及读研的核心诉求究竟是什么?我们如果直接找工作,要看看大学四年自己积累了哪些能力,在就业市场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边?什么可以帮助自己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谋得一份工作?

 

我现在把读研的动机总结为三类,第一是没有准备好去面对职场,想要靠读研来缓冲一下。第二是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想要靠读研换专业,增加自己的竞争力。第三是在本科期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想通过读研来精进自己的学术能力

 

在向我咨询的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专业的时候,其实不知道自己喜欢或者擅长什么,而是随大流。觉得哪些专业好找工作或者容易拿高分就选了,没有兴趣爱好去驱动,导致最后实习和成绩不是特别地亮眼。因此本科毕业后直接找工作,有点像韭菜,就是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容易找到起点不高,自己也不满意的工作。

 

如果留学生同学属于第一种情况,我建议要尽快确定自己今后的读研方向。读研究生的这段期间确实可以当作自己的缓冲阶段,但大家总有一天要面对社会,就算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成绩单和完成过的作业情况,来判断自己不擅长什么。这样在申研的时候就可以规避掉这样的雷区,选择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和项目。

 

如果本科毕业之后不想面对职场,研究生毕业之后,大家还是要去工作,所以我们在读研的过程中,要多把自己放置在专业的环境之下,积累行业在美国以及国内的发展趋势,我认为这样才是第一种情况的同学们去读研的意义所在,否则,又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而已。

 

第二种情况比较适合想要转专业的同学,可能不少同学本科学的是偏人文的专业(Humanities),或者说太广泛的专业,没有一个特别专注的领域,在就业市场上可能会产生竞争力不足的现象,所以会有不少的同学想要转去读一些好找工作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金融类(Finance)等。

 

对于第二种情况想转专业,我建议大家要有意识地尽早开始规划。因为如果你转专业,招生官会看重你在这个领域积累的实力和经验,而不是一拍脑袋就想读这个专业,但自己对这个专业没有任何的了解或体验。

 

如果自己学校选课比较灵活,我强烈建议大家多花一些时间,修一修转专业的相关课程和积累相关的技能。比如想学习数据分析,商业分析相关的专业,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去学习基本的CS或者市场营销的课程,考取相关的证书。比如数据分析相关的,那就是SAS证书;如果想转金融类的专业,同学们可以去考CFA,FIM;如果想转CS,就要去涉猎更多的编程语言。如果学校没有类似的选课自由,就要多寻求其他的资源,比如找相关的实习,在线上学习网站,学习入门的课程等等。

 

第三种是比较幸运和理想的情况,也是家长都非常愿意看到的。比如有些同学本科的成绩不错,但本科院校的排名或者声望并不是很高,靠着自己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专业课知识,去申请排名更高学校的研究生项目,对自己今后的简历来说是一个加分项,也能给到自己一个更高更专业的平台。

 

其次如果在本科找到了自己的学术兴趣,那么研究生阶段就要选择难度更高级的课程和享有学术声誉的教授来做研究,或者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因此研究生学校的资源和教授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需要同学们在大三大四阶段就去广泛地获取专业知识和行业动态,知道现在行业的趋势及前沿的技术在什么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来选择相应的学校和项目。

 

最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好GPA,确定了自己的学术方向之后,你的选课,实习,写推荐信的教授人选,选校列表都要围绕着这一个方向去进行,才能在最后的申请材料中体现自己清晰的一个申请形象。

 

疫情之下是申研还是工作,确实要看个人具体的情况和背景,建议大家要尽早地开始搜集信息,如果不是特别坚定毕业之后要读研的同学,我希望大家可以做两手准备。看清就业市场的需求,尽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方向。

 

二、加拿大研究生申请要求

 

加拿大研究生项目 Master's Degree看重大三大四的专业课GPA,一般来说会要求同学们能够达到b,也就是70分以上的成绩,具体视专业的竞争程度而定。比如CS工程、商科等热门项目,甚至需要同学们的GPA高达3.3-3.5以上。当然就算你达到了这个门槛,也并不代表一定会被录取,只是说明你的申请会被招生办审阅,是否被录取,还要看其他材料准备得是否详实。

 

除了GPA,学校还要看同学们准备的推荐信Reference Letter,大部分学校要求递交两封推荐信,但有些项目比如多大的CS专业,要求申请者递交三封推荐信,我们建议其中两封推荐信来自本校的专业课教授,另外一封可以请工作场合或者科研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去出具,如果不是在加拿大本地或者其他英语国家完成的本科,同学还需要考雅思、托福和GRE等标化考试,各项考试的分数也会在申请官网出示,比如多伦多大学的CS专业,要求申请者的托福达到93分以上,如果在校成绩不突出,我们也强烈建议同学可以靠GRE的成绩来能凸显自己数学方面的能力。

 

另外申研也要求同学们递交文书,简历Resume还有成绩单transcript。文书和简历是除了硬性的分数之外,最能体现申请者特制的材料。我们在前面也提到了,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打磨文书和简历

 

三、加拿大申研时间线

 

一般我们会在大三结束的暑假开始准备研究生的申请,大部分加拿大的研究生会在10月份开始,但同学们最好在暑假七八月的时候开始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其次要有可以帮自己出具推荐信的教授人选,教授人选一定要在大二大三阶段就有意识地去了解,互动和沟通,切记不要等到申请前期才临时抱佛脚去和教授联系。如果教授不了解你的存在,是不会帮你写推荐信的。

 

如果想要申请美国或者加拿大商科院校项目的同学,我们也建议大家能够在大四的开学之前,也就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可以把叫标化GRE或者说GMAT给考掉,然后把大四的重心放在维持GPA上。

 

8-10月份就是我们细细打磨简历和文书的阶段。如果同学们申请一所以上学校,那么对每个学校的项目,文书研究方向的要求和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说千万不要一份简历一篇文书走天下,要根据每个项目的官网描述去仔细地修改,因此要不断地打磨自己的简历和文书。建议大家一定要在申请时间截止前留足充裕的时间,从立意,主旨,逻辑、用词等方面仔细精修文书和简历,不要等到临近截止日期才草草写完匆忙递交。

 

加拿大分为冬春秋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约4个月时长,冬季入学是1月份,申请截止日期为同年的6月。春季入学是5月份,截止日期为同年的9月。秋季入学是9月份,申请截止日期为当年的1月份。有些项目可能只有一个入学时间,比如只有秋季,而有些项目会有两个或者三个入学日期可以选。入学人数最多的是9月开学的秋季学期,开设的专业也比较全面,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普遍建议大家能够选择9月初秋季入学的项目。

 

如果申请材料可以尽早地准备好,我们强烈建议大家在第一轮申请的时候就去递交,因为竞争比较小,被录取的机会会更大一些。到了来年的1月,如果GPA和其他材料都比较突出,学校可能会给同学发一封conditional offer(有条件录取),只要大四上学期的成绩不要drop得太离谱,或者满足了学校给出的条件,到了四五月份就可以收到正式的offer了。

 

四、大一到大四阶段,应该如何为申请研究生做准备?

 

大一阶段将重点放在专业的必修课上,可以选一些感兴趣的课程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进专业之前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兴趣,不一定要随大流去主修CS,工程,或者数统专业,也可以选修一些人文社科的课程去扩充自己的学术范围,为以后的道路多一个方向的选择。但一定要注意保持好自己的GPA,其次要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申研和职业发展的大致方向。同学们可以去参加学校的社团,以此来培养和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获得指导与帮助。最后可以利用暑期来规划自己的实习,报名参加学校的交换留学等,来丰富自己的个人经历。

 

大二阶段,同学们可以去学校官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生项目及其要求,然后设立更清晰的申研目标,平时也要保持自己的GPA,并根据专业需求精进自己的hard skills(硬技能)。比如我们可以去考证,Excel、VBA、Python、 CFA证书等等,还要提升一下个人的背景,比如为简历添加亮点,可以去参加一些含金量很高的实习,拥有一些海外交换的经历,还有和知名教授做research(研究)的经历等,然后要参与教授的office hour,并经常发邮件去请教问题,给教授留下一个热爱沟通,喜欢讨论学术问题的印象。

 

大二阶段大家还可以去寻找项目或专业内部资源去做科研,或者当助教的机会,也需要自己主动出击去询问当课教授,和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及身边的资源,具体我们可以关注学校官方的平台,比如说CLN的research opportunities(研究机会),到了大二的暑假,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GRE或者GMAT,也可以分一部分时间出来继续实习,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大二暑假是第二份实习的话,他的工作内容和职责都要比第一份有所提高,能表现出自己的进步才可以。

 

到了大三阶段,大三专业课的选课非常重要,研究生学院普遍比较看重同学们大三及大四的成绩,所以一定要保证好大三专业课的GPA,然后是要选择自己申研方向相关的实习或科研的课题,善用学校内部的资源去了解各个项目在各大学开设的情况,招生简章,必修课等等,可以利用暑假去申请公司的实习项目,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曝光度和认知深度。其次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规划考取相应的证书,比如说CFA,CSC,SAS等。还有标化考试,可以在暑假期间复习备考GRE或者GMAT,给大四留下充裕的时间去冲刺,用来保证GPA。

 

大三还有一点很重要,大家要有意识地与教授开始进行更频繁地沟通和交流,比如多提及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申研的诉求,在大三结束前确定好可以帮自己写推荐信的教授人选。大三的暑假可以用来完成我们GRE和GMAT的考试,开始一份更具含金量的实习项目等,最重要的是确定好学校的名单和专业的方向。根据项目的不同要求,大家要开始好好地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

 

大四阶段,要好好地准备自己的简历,还有Personal Statement,我们所说的文书,如果没有考到自己满意的GRE或者GMAT的分数,大四上学期是最后的冲刺机会,但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考标化上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持好大四的GPA。

 

一进入大四之后,建议同学们可以开始赶紧联系教授索要推荐信,时刻跟踪进度,并根据变化及时调整申请的策略。大四下学期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尽量少选一些课,多留出一些时间去准备面试,参加各个学校项目的信息分享会,为文书去积累素材。

 

五、申研之后的出路是回国还是留下?

 

就我自己来说,本科阶段思考过无数次回国还是留下的问题,几乎每过一段时间答案都会改变。等我研究生毕业回到了多伦多之后,开始按部就班地找工作办移民。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会回国,以为可以一直在多伦多生活下去。但没想到的是等我拿到了移民身份,因为各种原因和机缘巧合,我选择回国去了上海工作。在上海工作两年半之后,我最后还是回到了多伦多,继续开始新的生活,迎接新的挑战。

 

加拿大的工签和移民政策对留学生来说,相比美国英国已经算是非常友好的,结合同学在国内的家乡,在加拿大所学的专业,以及是否喜欢加拿大的生活等信息,能够大致判断出毕业之后回国还是留下哪一个才是更优解。我的建议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同学可以等毕业之后,先拿三年的工签,在加拿大积累一些本地的经验,学习北美的技术和信息,这些可以作为自己人生的经验和跳板,为之后回到国内拿更好的offer铺路。

 

但如果是文科专业的同学,因为语言的因素,还是会比较吃亏的,而且国内和北美的就业环境也不一样,在北美的工作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国内,所以如果是人文社科专业,比如说像marketing(市场营销),我建议不如毕业后直接回国,从基础做起,积累自己的经验和人脉,说不定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觉得拿到工签,移民其实也是选择和退路的一种,但我们的人生还很长,一个决定并不可以一劳永逸,就这么持续下去。我建议大家还是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毕竟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能力,增加自己的履历,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

 

以上分享来自多伦多大学数字化企业管理专业学士和多年高端教育咨询行业工作经验的Nancy Kang。